Search

近來由於疫情,我私底下碰面的朋友真的很少,而阿鴻哥算是其中之一。阿鴻哥稍長我幾歲,去年家裡剛有了小孩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近來由於疫情,我私底下碰面的朋友真的很少,而阿鴻哥算是其中之一。阿鴻哥稍長我幾歲,去年家裡剛有了小孩,這應該是他的第二個父親節。由於幼兒園都沒有開(即使開了也不放心)他跟同樣有全職工作的太太輪班,一邊帶小孩一邊上班,非常辛苦。只有週六才能出來跑跑步喘口氣,然後九點前要回家換班。

兩個禮拜前,阿鴻哥跟太太做了決定,下半年要回台灣遠端工作,雖然日夜顛倒,不過這樣的話,家裡長輩還能幫忙照顧一歲多的小孩。我心裡為他們感到高興,不過也有一點點不捨,我的跑步夥伴又少了一個。

今天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見到阿鴻哥了,他手上拿了一本丈母娘剛寄來、大迫傑在今年三月出版的中文書《跑過、煩惱過,才能發現的事。》說:「你應該會喜歡。」

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大迫傑是在三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的起跑線上,那是他的第一場馬拉松,也是我的第一次波馬。剛出場的時候在一群肯亞、衣索比亞的黑色軍團中,大迫傑看上去有點靦腆跟害羞,但最後,他跑了第三名。

聊天到一半,有一位常在步道上見到、但不曾好好說話的台灣跑者,說他有一本書在車上,能否替他簽名?他說書擺在車上是因為等兒子的時候可以翻,我心想實在湊巧,就連這些幾面之緣的跑友,也默默以我不知道的方式建立了連結。

這篇文章沒有什麼激勵人心的結局,我只是想分享像這些小小的、溫馨的故事,也許就是這半年來我能找到最能充實我內心的方式。比起 2019 年連續尬了六大馬之中的四場,搞到自己都紅血,2020 倒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放了一個長長的假。

2020 真的很爛,我承認,但即使在這樣很爛的日子,還是可以跑步、有夥伴私下三三兩兩、距離個幾公尺聊天,有時候會期待年底或者明年,能夠在某場比賽遇見的樣子。

我一直有個假說,就是這幾年來包括我、苟良、身邊的朋友、甚至台灣的跑友,都 overtraining 外加 over-racing. 如果能好好讓身體休個半年一年、徹底恢復,是有機會迎來下一個巔峰的。

這個假說現在還在實驗期,也許它就只是個假說,但只有繼續跑過、煩惱過,才能知道最後的事。希望你們跟我一樣,都能等到實驗完成。

明天是 Yu Hsiao Triathlete回台灣隔離、準備九月比賽前的最後一個長跑,一想到這位老兄回去之後我就徹底沒人一起練了,不禁冷汗直流。

我今晚一定吃飽睡好,明天請您吃粗飽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台灣出生、台灣長大、在美國工作的市民跑者。正職是工程師,沒受過一天田徑訓練,長大才發現自己喜歡跑步。個人最佳:全馬2小時38分、半馬1小時15分。
View all posts